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我国政府应该怎么做?
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我国政府早已经做好了应对措施,就是马上免除了研发高科技公司的很多税费。
如何应对西方在核心技术上对我国卡脖子?
(一)去IOE问题
IOE是指IBM、Oracle、EMC三家公司。IBM主要提供服务器,小型机;Oracle是数据库,数据管理;EMC主要是做存储方面的解决方案。这三家公司在银行、金融机构里都有非常大的市场份额。银行过去主要用这三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因为它的可靠性非常好,在市场上占有率非常高。中国的银行业、金融业,这三家公司的相关收费是非常高的。当然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涉及到国家核心信息的安全问题。因此,我国去IOE化是国家信息化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需要研发自主可控的替代品。
但是,国产化过程是很艰辛的。比如我从事的数据库行业,人大在国内数据库行业算最早几家做国产化的。例如人大金仓数据库公司,目前在国产数据库方面是排在前面的公司之一。但国产替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产品质量、稳定性等还需要长期打磨,与国际代表性产品Oracle还有较大的差距。最近几年一些有互联网背景的国产数据库发展迅速,值得我们去关注。
(二)芯片问题
另外一个领域是芯片制造。从中兴事件可以看出,中国芯片制造领域对国外依赖非常大,尤其是重要的CPU、GPU核心硬件。以光刻机为例,制造芯片要依赖光刻机。光刻机是制作芯片的专门精密设备,需要在相对封闭环境下做高精密的芯片生产制造。这方面我们国家依赖进口,自己很难制造高精度设备,或者制造出来质量也很难达到要求。这是现在非常严峻的“卡脖子”的事儿。为什么我们芯片的档次上不去?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制造的仪器设备上。另外,从行业背景看,互联网、软件行业更好找工作,更吸引人一些,所以对传统的仪器设备的研发投入各方面都没引起重视,人才的流失也就非常严重,导致我们积累很难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缺乏制造工艺方面的底蕴,这也成为“卡脖子”的事儿。这是硬件层面上。
(三)系统软件差距
在软件层面上,除芯片外,差距更大的是在系统软件问题。例如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大数据软件、工业软件等。在工业软件领域,面临人才短缺,缺乏积累等。在大数据时代,开源软件越来越多,对我们来说有好处,可以更多地参考。但大数据系统软件研发,比如Hadoop、Spark这样比较流行的软件也都是美国主导(研发)起来的,我们自主研发这些非常少。我们国家很多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最近看到阿里、华为等公司投入很大精力做开源软件、自主软件的开发,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人才培养和科研实力差距还是非常大。
(四)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背后的隐忧
人工智能这些年进步非常快。最近三五年大家也能够看到,国内的人工智能非常火,无人车、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技术进步非常快。这里有个例子,也是前几天,我刚看到的例子,在国际上人脸识别领域里,全球有个国际人脸识别比赛。前5名都被我国公司包揽。当前一些人工智能算法方面中国确实领先,相比精度比其他国家要高。
目前,国内最火的是算法工程师,人工智能应该在软件领域的关键就是算法。例如,现在机器学习非常火,导致大批学生往这方面扎堆,忽略了基础软件研发问题。他们认为算法找工作最好找。据了解我校今年毕业人工智能和算法相关的硕士好多能拿到40万左右,好的博士生能达到80万,他们认为做AI、做算法适合市场的需求,于是一窝蜂跑去做算法。相对而言,算法比较容易入手,老师不讲,自己花几万元出去培训机构那里学学,再练练编程,开放的课程都有很多,学生也有渠道去学。但系统软件做得很少,搞深度学习的都知道,TensorFlow这样软件强大在是一个系统化的深度学习软件,这也不是我们自己研发的,是Google这样的国外大公司和核心科研团队研发出来的。Google开源出来,它的技术落后已经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Google不可能把最新最强的技术开放出来。这就是我国人工智能研发背后的隐忧,基础性独立研发不足。
(五)大数据战略资源争夺难以避免
为什么中国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这么快?其中背后的关键原因之一是数据资源问题。大的互联网公司,大数据、人工智能对他们肯定很重要。但对高校而言自然而然缺乏数据的资源,没有大数据,人工智能也很难去谈。美国的环境有其掣肘,美国大学的老师跟我们讲,他们不是很容易有途径弄到大数据,它的隐私保护、政策、法规的约束,导致他们在做技术突破创新的时候都相对保守很多。这背后是大数据战略资源的较量。有些媒体把大数据比喻为新石油,说明它的重要性。而全球未来围绕数据资源的争夺也难以避免。
(六)清醒认识我国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我们国家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产品研发上发展迅速,应用领域推进得很快,西方国家必然会感觉到很大的威胁性,尤其我们经济规模这么大,美国肯定是要想办法遏制我们,遏制我们通过什么途径?就是“卡脖子”,我们的弱项,最典型的是工业领域就最核心的东西,如飞机的发动机,我刚才提到的光刻机、系统软件都是我们薄弱的环节,就容易被他们抓住这个脖子。
我们是理工科,做这些项目,智能制造、大数据都是做“卡脖子”工程,从0到1,不是已经有了把它做得更好,而是你没有这个东西怎么把它建起来。美国对我们的制裁,假如Oracle对我们制裁,不给我们提供的话,国内数据库厂商机会就来了。西方的技术扼制,短时间是坏事。但从长远看的话,我国的独立自主技术发展,如果进一步完善国内竞争机制,把握好自主研发的保护、竞争和淘汰机制,迈向国际一流只是时间问题。
我结合自己做的事情的理解,我们国家最近五六年,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非常快,有可能超过美国。当前我们国家对全球各国人才也很有吸引力,高端人才也回来了。为什么在中国做大数据、人工智能有优势呢?因为我们数据资源丰富,用户多,场景极为丰富。这是我国面向未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劣势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一些系统基础性的地方。如基础系统软件等。“卡脖子”的地方,不仅仅需要应用产品,还需要基础性的东西,需要体制,需要底蕴,方方面面提高上去才能做出来。还有个问题,现在互联网发展太快了,人工智能把很多优秀的人才挖走了,学校的学生就面临这个问题。基础性研发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学生们不愿意做系统,不愿意做底层代码开发和基础系统建设。总是希望做算法、期望更高薪水,需要时间,需要市场来回调。因此,基础系统软件这些方面的人才流失问题也要引起重视。另外,知识产权的保护的问题也要进一步加强,只有产权保护越好,创新的回报才能得到更多保护。总的而言,只有脚踏实地,夯实基础,才是我国应对西方技术扼制的可靠方法。
面对西方对中国的科技围堵,怎么办?
一方面我们要花钱吸引人才来国内,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要建立并在国内强制执行独立于美国的另一套科技标准,体系和生态。必须早日通过反禁运法,让围堵中国科技的国家,企业彻底丧失中国市场。供应链的安全也很重要,除了台积电外,其他外企卖给中国的芯片制作时必须禁用美国的设备和零件,并在中国本土生产。
面对技术封锁,尤其是尖端技术的封锁,我们如何应对?你能做什么?
多读书多看报提升自己回报祖国
我们中国人有空的时候,都喜欢聚在一起“侃大山、争胜负”,四大发明、新四大发明、科技强国、科技报国等词语是当代国人使用率非常高的词语,前面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人类的贡献,后面二词表达了部分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作者极不情愿地使用了“部分”一词,因为当代中国人“崇洋媚外”的现象太严重。
任何国家的强大都是建立在“人才优势”的基础上的,“核心技术保密”就是维持己方优势地位的“文明手段”,现有的“科技强国”不可能放弃手中的技术优势;“战争”就是维持己方优势地位的“最恶劣手段”,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不会选择战争,同时也要有应付“外战”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由此可见,中国的“文明崛起”必须“自力更生、坚苦奋斗”,别无选择!
“洋务运动”以来,至少一半中国人民已经习惯了洋人、洋思想、洋货、洋垃圾的领导地位,连民族语言、传统节日都想抄袭洋货,已经变得麻木不仁、毫无上进之心,崇洋媚外的现象不胜枚举,斗志昂扬的国人必须“头脑清醒、三思后行”,这一波反华大浪带来的“技术封锁”,截断了国内“洋务派”的前进道路,反而为我们创造了“并敌一向,千里杀将”的外部条件,只要我们运用得当,人人都象袁隆平前辈那样务实、敬业、奋发图强,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所以说我们应该感谢科技强国的“技术封锁”。
近期美国针对华为、Tik Tok、微信等公司的频频打压,标志着从贸易战上升到科技战的中美冲突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此轮美国对华的战略意图也随之日益明朗化。实际上,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实施技术封锁由来已久,而这次与以往有何不同?目前以5G、人工智能为代表,全球各国对“未来技术”主导权、“未来产业”主导权的争夺战愈演愈烈,同时叠加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带来的全球经济危机、贸易保护与逆全球化运动带来的全球治理危机等复杂局面,中国正处在一个全新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拐点之上。中国的科技创新该怎么办?中国的产业发展应走向何方?中国的科技企业该何去何从?今天的抉择不仅仅影响到未来五年、十年,甚至五十年后中国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与大国崛起,也事关新一轮的全球化,事关新经济条件下的国际新秩序,事关疫后新时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华为到抖音、微信,科技战背后的美国对华战略分析
1. 封锁华为:阻止中国信息通信领域的高科技崛起
中美以信息通信技术为焦点的高科技摩擦碰撞由来已久。早在2003年思科就曾起诉华为侵犯知识产权,尽管双方最终以和解收场,但中美在高科技领域的角力却拉开了帷幕。此后华为、中兴等中国信息通信设备制造商快速崛起,在世界范围内也持续迅猛扩张,几乎将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爱立信等传统大厂扫地出局,彻底改变了全球信息通信产业的竞争格局。本土信息通信科技企业的崛起支撑了中国互联网信息产业的繁荣发展,也使得eBay、谷歌、亚马逊等美国互联网头部公司在中国逐步陷入被动,有的甚至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随着2014年中央网信办成立、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更加完善,以谷歌、脸书为代表的美国网络科技公司面临更高的市场门槛,对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游说施压日渐频繁。可以说中美两国围绕信息通信科技与产业的摩擦碰撞经历了持续增强的过程,在近几年到达了临界的状态。
特朗普执政后信息通信领域迅速成为中美科技战主战场。以民粹主义、孤立主义为特征的特朗普政府执政后四处“开战”,掀起了全球性的贸易争端。这个过程中,美国科技企业的对华政策诉求逐渐得到了白宫的支持,成为特朗普政府兑现竞选承诺、展现强硬姿态的一张好牌。进入2018年,中兴事件的爆发以及中兴的迅速就范使美国政府与科技界尝到了打压中国科技企业的甜头,也使得事情的性质从一般性的贸易摩擦彻底转变为对高科技的封杀,标志着中美科技战全面打响。美国随后明显加快了打压步伐、并且将矛头对准了正在兴起的5G龙头华为,使信息通信科技成为中美科技战的主战场。2019年起,美国陆续向华为提出若干莫须有指控、将华为及关联公司列入“实体清单”,阻断上游高科技供应商与华为的合作,ARM、微软、谷歌、英国电信等公司纷纷响应。2020年5月15日和8月17日,美国商务部通过两次更新华为禁令,全面限制华为购买采用美国软件和技术生产的半导体、限制华为使用美国技术和软件生产的产品,并在实体列表中增加38个华为子公司。美国的一系列打击举措将华为全面封锁在美国技术之外,并制造了孤立华为的“国际联盟”。英国、澳大利亚等多国均宣布禁止华为参与本国5G网络建设,并将清除华为在本国网络中的设备。
中国如何才能突破美国的围堵?
中国要打破美国等国的军事包围就必须按以下四步走:
1。收回台湾。一方面台湾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同时收回台湾才能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得到保证。因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海上通道受美国等国家的严重制约。
2。积极发展科技、经济。要想冲破包围,就必须准备战争(当然我们希望和平打破包围),而战争打的是科技、经济。没有强有力的科技及经济的后盾战争的结果是不可想象的。
3。大力发展军事。其主要目的是使得美国等国家在中国打破包围时采取军事行动有所顾忌。
4。从政治的角度入手解决打破美国等国的军事包围。这样才是中国走出去的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