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免费在线接单的黑客

黑客接单,黑客教程,黑客技术,网络黑客,怎么找黑客

蠕虫木马病毒逻辑炸弹(蠕虫病毒是木马程序吗)

本文导读目录:

病毒、蠕虫、木马和逻辑炸弹哪一个必须通过在文件里复制进行传播?

简单的说

病毒是全称

木马可以通过网络传播

逻辑炸弹是让电脑陷入逻辑错误 死循环

上述都是错误的 只能选蠕虫了

谈谈你对病毒,木马,蠕虫,以及黑客攻击的认识。

首先病毒,木马,蠕虫统称为电脑病毒。病毒(包含蠕虫)的共同特征是自我复制、传播、破坏电脑文件,对电脑造成数据上不可逆转的损坏。而木马独有特征是伪装成正常应用骗取用户信任而入侵,潜伏在电脑中盗取用户资料与信息。

黑客攻击:

黑客攻击手段可分为非破坏性攻击和破坏性攻击两类。非破坏性攻击一般是为了扰乱系统的运行,并不盗窃系统资料,通常采用拒绝服务攻击或信息炸弹;破坏性攻击是以侵入他人电脑系统、盗窃系统保密信息、破坏目标系统的数据为目的。

1、后门程序

由于程序员设计一些功能复杂的程序时,一般采用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思想,将整个项目分割为多个功能模块,分别进行设计、调试,这时的后门就是一个模块的秘密入口。在程序开发阶段,后门便于测试、更改和增强模块功能。正常情况下,完成设计之后需要去掉各个模块的后门,不过有时由于疏忽或者其他原因(如将其留在程序中,便于日后访问、测试或维护)后门没有去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利用穷举搜索法发现并利用这些后门,然后进入系统并发动攻击。

2、信息炸弹

信息炸弹是指使用一些特殊工具软件,短时间内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大量超出系统负荷的信息,造成目标服务器超负荷、网络堵塞、系统崩溃的攻击手段。比如向未打补丁的 Windows 95系统发送特定组合的 UDP 数据包,会导致目标系统死机或重启;向某型号的路由器发送特定数据包致使路由器死机;向某人的电子邮件发送大量的垃圾邮件将此邮箱“撑爆”等。目前常见的信息炸弹有邮件炸弹、逻辑炸弹等。

3、拒绝服务

拒绝服务又叫分布式D.O.S攻击,它是使用超出被攻击目标处理能力的大量数据包消耗系统可用系统、带宽资源,最后致使网络服务瘫痪的一种攻击手段。作为攻击者,首先需要通过常规的黑客手段侵入并控制某个网站,然后在服务器上安装并启动一个可由攻击者发出的特殊指令来控制进程,攻击者把攻击对象的IP地址作为指令下达给进程的时候,这些进程就开始对目标主机发起攻击。这种方式可以集中大量的网络服务器带宽,对某个特定目标实施攻击,因而威力巨大,顷刻之间就可以使被攻击目标带宽资源耗尽,导致服务器瘫痪。比如1999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遭到的黑客攻击就属于这种方式。

4、网络监听

网络监听是一种监视网络状态、数据流以及网络上传输信息的管理工具,它可以将网络接口设置在监听模式,并且可以截获网上传输的信息,也就是说,当黑客登录网络主机并取得超级用户权限后,若要登录其他主机,使用网络监听可以有效地截获网上的数据,这是黑客使用最多的方法,但是,网络监听只能应用于物理上连接于同一网段的主机,通常被用做获取用户口令。

5、DDOS

黑客进入计算条件,一个磁盘操作系统(拒绝服务)或DDoS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包括努力中断某一网络资源的服务,使其暂时无法使用。

计算机的安全工作条件有哪?

基本定义

一般说来,安全的系统会利用一些专门的安全特性来控制对信息的访问,只有经过适当授权的人,或者以这些人的

计算机安全

名义进行的进程可以读、写、创建和删除这些信息。中国公安部计算机管理监察司的定义是"计算机安全是指计算机资产安全,即计算机信息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不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的威胁和危害。"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计算机中存储的程序和数据的量越来越大,如何保障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数据不被丢失,是任何计算机应用部门要首先考虑的问题,计算机的硬、软件生产厂家也在努力研究和不断解决这个问题。

安全类型

造成计算机中存储数据丢失的原因主要是:病毒侵蚀、人为窃取、计算机电磁辐射、计算机存储器硬件损坏等等。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计算机病毒近万种。恶性病毒可使整个计算机软件系统崩溃,数据全毁。这样的病毒也有上百种。计算机病毒是附在计算机软件中的隐蔽的小程序,它和计算机其他工作程序一样,但它的功能会破坏正常的程序和数据文件。欲防止病毒侵袭主要是加强行政管理,杜绝启动外来的软件并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测,也可以在计算机中插入防病毒卡或使用清病毒软件清除已发现的病毒。

人为窃取是指盗用者以合法身份,进入计算机系统,私自提取计算机中的数据或进行修改转移、复制等等。防止的办法一是增设软件系统安全机制,使盗窃者不能以合法身份进入系统。如增加合法用户的标志识别,增加口令,给用户规定不同的权限,使其不能自由访问不该访问的数据区等。二是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即使盗窃者进入系统,没有密钥,也无法读懂数据。密钥可以是软代码,也可以是硬代码,需随时更换。加密的数据对数据传输和计算机辐射都有安全保障。三是在计算机内设置操作日志,对重要数据的读、写、修改进行自动记录,这个日志是一个黑匣子,只能极少数有特权的人才能打开。可用来侦破盗窃者。

由于计算机硬件本身就是向空间辐射的强大的脉冲源,和一个小电台差不多,频率在几十千周到上百兆周。盗窃者可以接收计算机辐射出来的电磁波,进行复原,获取计算机中的数据。为此,计算机制造厂家增加了防辐射的措施,从芯片,电磁器件到线路板、电源、转盘、硬盘、显示器及连接线,都全面屏蔽起来,以防电磁波辐射。更进一步,可将机房或整个办公大楼都屏蔽起来,如没有条件建屏蔽机房,可以使用干扰器,发出干扰信号,使接收者无法正常接收有用信号。

计算机存储器硬件损坏,使计算机存储数据读不出来也是常见的事。防止这类事故的发生有几种办法,一是将有用数据定期复制出来保存,一旦机器有故障,可在修复后把有用数据复制回去。二是在计算机中做热备份,使用双硬盘,同时将数据存在两个硬盘上;在安全性要求高的特殊场合还可以使用双主机,万一一台主机出问题,另外一台主机照样运行。现在的技术对双机双硬盘都有带电插拨保障,即在计算机正常运行时,可以插拨任何有问题部件,进行更换和修理,保证计算机连续运行。

计算机安全的另外一项技术就是加固技术,经过加固技术生产的计算机防震、防水、防化学腐蚀,可以使计算机在野外全天候运行。

硬件安全

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所用的芯片、板卡及输入输出等设备,CPU、内存条、南桥、北桥、BIOS等都属于芯片。硬件也包括显卡、网卡、声卡、控制卡等属于板卡。键盘、显示器、打印机、扫描仪等,属于输入输出设备。这些芯片和硬件设备也会对系统安全构成威胁。

比如CPU,它是造成电脑性能安全的最大威胁。我们大家都了解,电脑CPU内部集成有运行系统的指令集,像INTEL、AMD的CPU都具有内部指令集如MMX、SSE、3DNOW、SSE2、SSE3、AMD64、EM64T等等。这些指令代码是都是保密的,我们并不知道它的安全性如何。据有关资料透漏,国外针对中国所用的CPU可能集成有陷阱指令、病毒指令,并设有激活办法和无线接收指令机构。他们可以利用无线代码激活CPU内部指令,造成计算机内部信息外泄、计算机系统灾难性崩溃。如果这是真的,那我们的计算机系统在战争时期有可能全面被攻击。

还比如显示器、键盘、打印机,它的电磁辐射会把电脑信号扩散到几百米甚至达到一公里以外的地方,针式打印机的辐射甚至达到GSM手机的辐射量。情报人员可以利用专用接收设备把这些电磁信号接收,然后还原,从而实时监视您在电脑上的所有操作,并窃取相关信息。

在一些板卡里,比如显卡,甚至声卡的指令集里,都可以集成有病毒程序,这些程序以一定的方式激活,同样会造成电脑系统被遥控或系统崩溃。

还有一些其它芯片,比如在使用现代化武器的战争中,一个国家可能通过给敌对国提供武器的武器制造商,将带有自毁程序的芯片植入敌国的武器装备系统内,也可以将装有木马或逻辑炸弹程序预先置入敌方计算机系统中。需要时,只需激活预置的自毁程序或病毒、逻辑炸弹就可使敌方武器实效、自毁或失去攻击力,或使敌国计算机系统瘫痪。

据英国《新科学报》的报道,在海湾战争爆发前,美国情报部门获悉,敌对国伊拉克从法国购买了一种用于防空系统的新型电脑打印机,正准备通过约旦首都安曼偷偷运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美国在安曼的特工人员立即行动,偷偷把一套带有病毒的同类芯片换装到了这种电脑打印机内,从而顺利地通过电脑打印机将病毒侵入到了伊拉克军事指挥中心的主机。据称,该芯片是美国马里兰州米德堡国家安全局设计的,该病毒名为AFgl。当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空袭伊拉克时发动“沙漠风暴时”,美军就用无线遥控装置激活了隐藏的病毒,致使伊拉克的防空系统陷入了瘫痪。美国的官员们曾说“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的计算机程序达到了预期目的。

硬件泄密甚至涉及了电源。电源泄密的原理是通过市电电线,把电脑产生的电磁信号沿电线传出去,特工人员利用特殊设备从电源线上就可以把信号截取下来还原。

硬件泄密也涉及输入输出设备,如扫描仪,将得到信息通过电源线泄露出去。

我们也不要以为硬件设备没有生命、不可控,所以就安全。其实,计算机里的每一个部件都是可控的,所以叫做可编程控制芯片,如果掌握了控制芯片的程序,您就控制了电脑芯片。只要能控制,那么它就是不安全的。因此,我们在使用计算机时首先要注意做好电脑硬件的安全防护,把我们所能做到的全部做好:

什么是恶意程序?

恶意程序通常是指带有攻击意图所编写的一段程序。图1提供了软件威胁或恶意程序的完整分类。这些威胁可以分成两个类别:需要宿主程序的威胁和彼此独立的威胁。前者基本上是不能独立于某个实际的应用程序、实用程序或系统程序的程序片段;后者是可以被操作系统调度和运行的自包含程序。也可以将这些软件威胁分成不进行复制工作和进行复制工作的。简单说,前者是一些当宿主程序调用时被激活起来完成一个特定功能的程序片段;后者或者由程序片段(病毒)或者由独立程序(蠕虫、细菌)组成,在执行时可以在同一个系统或某个其它系统中产生自身的一个或多个以后被激活的副本。当然,图5.1中的逻辑炸弹或特洛伊术马也可能只是一个病毒或蠕虫的一部分。

恶意程序主要包括:陷门、逻辑炸弹、特洛伊木马、蠕虫、细菌、病毒等等

蠕虫 木马 恶意代码 网页病毒 恶意网站 流氓软件等之间是怎么回事

1:木马..

马病毒源自古希腊特洛伊战争中著名的“木马计”而得名,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伪装潜伏的网络病毒,等待时机成熟就出来害人。

传染方式:通过电子邮件附件发出,捆绑在其他的程序中。

病毒特性:会修改注册表、驻留内存、在系统中安装后门程序、开机加载附带的木马。

木马病毒的破坏性:木马病毒的发作要在用户的机器里运行客户端程序,一旦发作,就可设置后门,定时地发送该用户的隐私到木马程序指定的地址,一般同时内置可进入该用户电脑的端口,并可任意控制此计算机,进行文件删除、拷贝、改密码等非法操作。

防范措施:用户提高警惕,不下载和运行来历不明的程序,对于不明来历的邮件附件也不要随意打开。

2.蠕虫病毒:..

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蠕虫也是一种病毒!网络蠕虫病毒,作为对互联网危害严重的 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破坏力和传染性不容忽视。与传统的病毒不同,蠕虫病毒以计算机为载体,以网络为攻击对象!本文中将蠕虫病毒分为针对企业网络和个人用户2类,并从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两个方面探讨蠕虫病毒的特征和一些防范措施!

蠕虫病毒与一般病毒的异同

蠕虫也是一种病毒,因此具有病毒的共同特征。一般的病毒是需要的寄生的,它可以通过自己指令的执行,将自己的指令代码写到其他程序的体内,而被感染的文件就被称为”宿主”,例如,windows下可执行文件的格式为pe格式(Portable Executable),当需要感染pe文件时,在宿主程序中,建立一个新节,将病毒代码写到新节中,修改的程序入口点等,这样,宿主程序执行的时候,就可以先执行病毒程序,病毒程序运行完之后,在把控制权交给宿主原来的程序指令。可见,病毒主要是感染文件,当然也还有像DIRII这种链接型病毒,还有引导区病毒。引导区病毒他是感染磁盘的引导区,如果是软盘被感染,这张软盘用在其他机器上后,同样也会感染其他机器,所以传播方式也是用软盘等方式。

蠕虫一般不采取利用pe格式插入文件的方法,而是复制自身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传播,病毒的传染能力主要是针对计算机内的文件系统而言,而蠕虫病毒的传染目标是互联网内的所有计算机.局域网条件下的共享文件夹,电子邮件email,网络中的恶意网页,大量存在着漏洞的服务器等都成为蠕虫传播的良好途径。网络的发展也使得蠕虫病毒可以在几个小时内蔓延全球!而且蠕虫的主动攻击性和突然爆发性将使得人们手足无策!

3...恶意代码 网页病毒 恶意网站 流氓软件

不必要代码(Unwanted Code)是指没有作用却会带来危险的代码,一个最安全的定义是把所有不必要的代码都看作是恶意的,不必要代码比恶意代码具有更宽泛的含义,包括所有可能与某个组织安全策略相冲突的软件。

一、恶意代码的特征

恶意代码(Malicious code)或者叫恶意软件Malware(Malicious Software)具有如下共同特征:

(1) 恶意的目的

(2) 本身是程序

(3) 通过执行发生作用

有些恶作剧程序或者游戏程序不能看作是恶意代码。对滤过性病毒的特征进行讨论的文献很多,尽管它们数量很多,但是机理比较近似,在防病毒程序的防护范围之内,更值得注意的是非滤过性病毒。

二、非滤过性病毒

非过滤性病毒包括口令破解软件、嗅探器软件、键盘输入记录软件,远程特洛伊和谍件等等,组织内部或者外部的攻击者使用这些软件来获取口令、侦察网络通信、记录私人通信,暗地接收和传递远程主机的非授权命令,而有些私自安装的P2P软件实际上等于在企业的防火墙上开了一个口子。 非滤过性病毒有增长的趋势,对它的防御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与非过滤性病毒病毒有关的概念包括:

(1)谍件

谍件(Spyware)与商业产品软件有关,有些商业软件产品在安装到用户机器上的时候,未经用户授权就通过Internet连接,让用户方软件与开发商软件进行通信,这部分通信软件就叫做谍件。用户只有安装了基于主机的防火墙,通过记录网络活动,才可能发现软件产品与其开发商在进行定期通讯。谍件作为商用软件包的一部分,多数是无害的,其目的多在于扫描系统,取得用户的私有数据。

(2)远程访问特洛伊

远程访问特洛伊RAT 是安装在受害者机器上,实现非授权的网络访问的程序,比如NetBus 和SubSeven 可以伪装成其他程序,迷惑用户安装,比如伪装成可以执行的电子邮件,或者Web下载文件,或者游戏和贺卡等,也可以通过物理接近的方式直接安装。

(3)Zombies

恶意代码不都是从内部进行控制的,在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中,Internet的不少 站点受到其他主机上 zombies程序的攻击。zombies程序可以利用网络上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漏洞将自动攻击脚本安装到多台主机上,这些主机成为受害者而听从攻击者指挥,在某个时刻,汇集到一起去再去攻击其他的受害者。

(4)破解和嗅探程序和网络漏洞扫描

口令破解、网络嗅探和网络漏洞扫描是公司内部人员侦察同事,取得非法的资源访问权限的主要手段,这些攻击工具不是自动执行, 而是被隐蔽地操纵。

(5)键盘记录程序

某些用户组织使用PC活动监视软件监视使用者的操作情况,通过键盘记录,防止雇员不适当的使用资源,或者收集罪犯的证据。这种软件也可以被攻击者用来进行信息刺探和网络攻击。

(6)P2P 系统.

基于Internet的点到点 (peer-to-peer)的应用程序比如 Napster、Gotomypc、AIM 和 Groove,以及远程访问工具通道像Gotomypc,这些程序都可以通过HTTP或者其他公共端口穿透防火墙,从而让雇员建立起自己的VPN,这种方式对于组织或者公司有时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这些程序首先要从内部的PC 远程连接到外边的Gotomypc 主机,然后用户通过这个连接就可以访问办公室的PC。这种连接如果被利用,就会给组织或者企业带来很大的危害。

(7)逻辑炸弹和时间炸弹

逻辑炸弹和时间炸弹是以破坏数据和应用程序为目的的程序。一般是由组织内部有不满情绪的雇员植入, 逻辑炸弹和时间炸弹对于网络和系统有很大程度的破坏,Omega 工程公司的一个前网络管理员Timothy Lloyd,1996年引发了一个埋藏在原雇主计算机系统中的软件逻辑炸弹,导致了1千万美元的损失,而他本人最近也被判处41个月的监禁。

三、恶意代码的传播手法

恶意代码编写者一般利用三类手段来传播恶意代码:软件漏洞、用户本身或者两者的混合。有些恶意代码是自启动的蠕虫和嵌入脚本,本身就是软件,这类恶意代码对人的活动没有要求。一些像特洛伊木马、电子邮件蠕虫等恶意代码,利用受害者的心理操纵他们执行不安全的代码;还有一些是哄骗用户关闭保护措施来安装恶意代码。

利用商品软件缺陷的恶意代码有Code Red 、KaK 和BubbleBoy。它们完全依赖商业软件产品的缺陷和弱点,比如溢出漏洞和可以在不适当的环境中执行任意代码。像没有打补丁的IIS软件就有输入缓冲区溢出方面的缺陷。利用Web 服务缺陷的攻击代码有Code Red、Nimda,Linux 和Solaris上的蠕虫也利用了远程计算机的缺陷。

恶意代码编写者的一种典型手法是把恶意代码邮件伪装成其他恶意代码受害者的感染报警邮件,恶意代码受害者往往是Outlook地址簿中的用户或者是缓冲区中WEB页的用户,这样做可以最大可能的吸引受害者的注意力。一些恶意代码的作者还表现了高度的心理操纵能力,LoveLetter 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一般用户对来自陌生人的邮件附件越来越警惕,而恶意代码的作者也设计一些诱饵吸引受害者的兴趣。附件的使用正在和必将受到网关过滤程序的限制和阻断,恶意代码的编写者也会设法绕过网关过滤程序的检查。使用的手法可能包括采用模糊的文件类型,将公共的执行文件类型压缩成zip文件等等。

对聊天室IRC(Internet Relay Chat)和即时消息IM(instant messaging)系统的攻击案例不断增加,其手法多为欺骗用户下载和执行自动的Agent软件,让远程系统用作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的攻击平台,或者使用后门程序和特洛伊木马程序控制之。

四、恶意代码传播的趋势

恶意代码的传播具有下面的趋势:

(1)种类更模糊

恶意代码的传播不单纯依赖软件漏洞或者社会工程中的某一种,而可能是它们的混合。比如蠕虫产生寄生的文件病毒,特洛伊程序,口令窃取程序,后门程序,进一步模糊了蠕虫、病毒和特洛伊的区别。

(2)混合传播模式

“混合病毒威胁”和“收敛(convergent)威胁”的成为新的病毒术语,“红色代码”利用的是IIS的漏洞,Nimda实际上是1988年出现的Morris 蠕虫的派生品种,它们的特点都是利用漏洞,病毒的模式从引导区方式发展为多种类病毒蠕虫方式,所需要的时间并不是很长。

(3)多平台

多平台攻击开始出现,有些恶意代码对不兼容的平台都能够有作用。来自Windows的蠕虫可以利用Apache的漏洞,而Linux蠕虫会派生exe格式的特洛伊。

(4) 使用销售技术

另外一个趋势是更多的恶意代码使用销售技术,其目的不仅在于利用受害者的邮箱实现最大数量的转发,更重要的是引起受害者的兴趣,让受害者进一步对恶意文件进行操作,并且使用网络探测、电子邮件脚本嵌入和其它不使用附件的技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恶意软件(malware)的制造者可能会将一些有名的攻击方法与新的漏洞结合起来,制造出下一代的WM/Concept, 下一代的Code Red, 下一代的 Nimda。对于防病毒软件的制造者,改变自己的方法去对付新的威胁则需要不少的时间。

(5)服务器和客户机同样遭受攻击

对于恶意代码来说服务器和客户机的区别越来越模糊,客户计算机和服务器如果运行同样的应用程序,也将会同样受到恶意代码的攻击。象IIS服务是一个操作系统缺省的服务,因此它的服务程序的缺陷是各个机器都共有的,Code Red的影响也就不限于服务器,还会影响到众多的个人计算机。

(6)Windows操作系统遭受的攻击最多

Windows操作系统更容易遭受恶意代码的攻击,它也是病毒攻击最集中的平台,病毒总是选择配置不好的网络共享和服务作为进入点。其它溢出问题,包括字符串格式和堆溢出,仍然是滤过性病毒入侵的基础。病毒和蠕虫的攻击点和附带功能都是由作者来选择的。另外一类缺陷是允许任意或者不适当的执行代码, 随着scriptlet.typelib 和Eyedog漏洞在聊天室的传播,JS/Kak利用IE/Outlook的漏洞,导致两个ActiveX控件在信任级别执行,但是它们仍然在用户不知道的情况下,执行非法代码。最近的一些漏洞帖子报告说Windows Media Player可以用来旁路Outlook 2002的安全设置,执行嵌入在HTML 邮件中的JavaScript 和 ActiveX代码。这种消息肯定会引发黑客的攻击热情。利用漏洞旁路一般的过滤方法是恶意代码采用的典型手法之一。

(7)恶意代码类型变化

此外,另外一类恶意代码是利用MIME边界和uuencode头的处理薄弱的缺陷,将恶意代码化装成安全数据类型,欺骗客户软件执行不适当的代码。

五、恶意代码相关的几个问题

(1)病毒防护没有标准的方法,专家认为比较安全的方式是每个星期更新一次病毒库,但是特殊情况下,需要更加频繁地更新。1999年Y2K 病毒库需要每天更新,而2000年五月,为了对付LoveLetter病毒的变种,一天就要几次更新病毒库。需要指出的是,有时候这种频繁的更新对于防护效果的提高很小。

(2)用户对于Microsoft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抱怨很多,但是病毒防护工具本身的功能实在是应该被最多抱怨的一个因素。

(3)启发式的病毒搜索没有被广泛地使用,因为清除一个病毒比调整启发式软件的花费要小,而被比喻成“治疗比疾病本身更糟糕”。

(4)企业在防火墙管理,电子邮件管理上都花费了不小的精力,建议使用单独的人员和工具完成这个任务。

(5) 恶意代码攻击方面的数据分析做得很不够,尽管有些病毒扫描软件有系统活动日志,但是由于文件大小限制,不能长期保存。同时对于恶意代码感染程度的度量和分析做得也不够,一般的企业都不能从战术和战略两个层次清晰地描述自己公司的安全问题。

(6) 病毒扫描软件只是通知用户改变设置,而不是自动去修改设置。

(7) 病毒防护软件本身就有安全缺陷,容易被攻击者利用,只是由于害怕被攻击,病毒软件厂商不愿意谈及。

(8)许多的软件都是既可以用在安全管理,也可以用在安全突破上,问题在于意图,比如漏洞扫描程序和嗅探程序就可以被攻击者使用。

恶意代码的传播方式在迅速地演化,从引导区传播,到某种类型文件传播,到宏病毒传播,到邮件传播,到网络传播,发作和流行的时间越来越短。Form引导区病毒1989年出现,用了一年的时间流行起来,宏病毒 Concept Macro 1995年出现,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流行, LoveLetter用了大约一天,而 Code Red用了大约90分钟, Nimda 用了不到 30分钟. 这些数字背后的规律是很显然的:在恶意代码演化的每个步骤,病毒和蠕虫从发布到流行的时间都越来越短。

恶意代码本身也越来越直接的利用操作系统或者应用程序的漏洞, 而不仅仅依赖社会工程。服务器和网络设施越来越多地成为攻击目标。L10n, PoisonBOx, Code Red 和 Nimda等蠕虫程序,利用漏洞来进行自我传播,不再需要搭乘其他代码

逻辑炸弹是一种怎样的计算机病毒程序?

逻辑炸弹是软件程序开发者或系统研制者事先埋置在计算机系统内部的一段特定程序或程序代码,其隐蔽性和突发性强,破坏性大,这种“炸弹”在一定条件的触发下,释放病毒、“蠕虫”或采取其他攻击形式,修改、冲掉信息数据,抑制系统功能的发挥,造成系统混乱。

逻辑炸弹包括时间逻辑炸弹和事件逻辑炸弹。时间逻辑炸弹可在特定日期或时间激活,如星期五及每月13日病毒等;事件逻辑炸弹可在特定事件发生时被激活,如当给定了特定的工资帐号时,该类型逻辑炸弹就会毁坏全部的工资数据。逻辑炸弹也可通过外部指挥控制系统发布指令来激活。例如,某个国家在出口敏感性很强的计算机系统时,出于自己本国未来安全战略的考虑,可在软件系统中预先隐藏设置逻辑炸弹,一旦出现关系紧张或敌对危机时,从外部引发逻辑炸弹,为本国军事目的服务。

病毒,木马,蠕虫的区别

病毒,木马,蠕虫区别:

首先病毒,木马,蠕虫统称为电脑病毒。病毒(包含蠕虫)的共同特征是自我复制、传播、破坏电脑文件,对电脑造成数据上不可逆转的损坏。而木马独有特征是伪装成正常应用骗取用户信任而入侵,潜伏在电脑中盗取用户资料与信息。

什么是病毒:

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的代码,能影响计算机使用,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什么是木马:

也称木马病毒,是指通过特定的程序来控制另一台计算机。与一般的病毒不同,它不会自我繁殖,也并不“刻意”地去感染其他文件,它通过将自身伪装吸引用户下载执行,向施种木马者提供打开被种主机的门户,使施种者可以任意毁坏、窃取被种者的文件,甚至远程操控被种主机。

什么是蠕虫病毒:

一种能够利用系统漏洞通过网络进行自我传播的恶意程序。它不需要附着在其他程序上,而是独立存在的。当形成规模、传播速度过快时会极大地消耗网络资源导致大面积网络拥塞甚至瘫痪。

  • 评论列表:
  •  俗野嘤咛
     发布于 2022-07-07 07:34:51  回复该评论
  • 手段。作为攻击者,首先需要通过常规的黑客手段侵入并控制某个网站,然后在服务器上安装并启动一个可由攻击者发出的特殊指令来控制进程,攻击者把攻击对象的IP地址作为指令下达给进程的时候,这些进程就开始对目标主机发起攻击。这种方式可以集中大量的网络
  •  掩吻榆西
     发布于 2022-07-07 07:33:05  回复该评论
  • 。来自Windows的蠕虫可以利用Apache的漏洞,而Linux蠕虫会派生exe格式的特洛伊。 (4) 使用销售技术 另外一个趋势是更多的恶意代码使用销售技术,其
  •  世味笑惜
     发布于 2022-07-07 13:31:35  回复该评论
  • 得很不够,尽管有些病毒扫描软件有系统活动日志,但是由于文件大小限制,不能长期保存。同时对于恶意代码感染程度的度量和分析做得也不够,一般的企业都不能从战术和战略两个层次清晰地描述自己公司的安全问题。 (6) 病毒扫描软件只是通知用户改变设置,而不是自动去修改设置。
  •  泪灼挽鹿
     发布于 2022-07-07 06:15:55  回复该评论
  • 攻击者发出的特殊指令来控制进程,攻击者把攻击对象的IP地址作为指令下达给进程的时候,这些进程就开始对目标主机发起攻击。这种方式可以集中大量的网络服务器带宽,对某个特定目标实施攻击,因而威力巨大,顷刻之间就可以使被攻击目标带宽资源耗尽,导致服务器瘫痪。比如1999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遭到的黑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